重庆璧山打造小城转型样板:“深绿”理念建生态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重庆璧山打造小城转型样板:“深绿”理念建生态城

时间:2016-04-29 08:18:51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

 

        重庆,璧山。自唐朝至德二年建县以来,璧山已走过1258年的风雨历程。去年7月,璧山撤县设区,开启了第二季的发展图景。深绿城市”“和美璧山是璧山给自己设立的新愿景,两带一路内聚外延,成渝都市西进东联,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纲领、国家新战略以及区域经济的变迁,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责任。

  从浅绿深绿,璧山小城回归自然

  在璧山秀湖公园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这个城市的梦想:千年璧山,深绿城市。其实,深绿城市的概念源于瑞典,是相对中绿浅绿而言的城市发展理念。浅绿城市是指景区化城市;如果加上环境保护可称为中绿城市;再加上低碳生活、循环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深绿城市

  近年来,秉持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这一理念,璧山充分留住自然底色,在城市建设中凸显了尊重天”“尊重地”“尊重人

 

 

璧山建设深绿城市(记者 李政葳/摄)

  尊重天”——建设生态水城。近年来,璧山新建、整修大小水库和水利设施3000多处,新增蓄水能力4500万立方米。通过整治河道,治理污染,璧南河水质从劣类提升到三类。对于城市水系统的规划,璧山人遵循的是架桥不填沟原则,因为水在城中流,明净的活水不仅给这座小城带来了灵气,也带来了生活、灌溉和工业用水的便利。如今,璧山城区水面比例已提高到6.3%,人均水域面积达到6.8平方米,水网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1.8公里。

  尊重地”——城市回归自然。璧山不仅为群山拥抱,而且城内也有山。近年来,璧山人已充分认识到山川地貌是大自然最美的造化,城市与自然的矛盾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悄然消弭,代之而来的是和谐共生。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6%,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从各地引进了2600多种植物品种,在树上搭建了几千个鸟巢。在这里,人、鸟、树和谐共生;建筑不是城市的主体,植物才是;建筑只是附着物,生长在植物的怀抱中。

  尊重人”——规划以人为本。按照老百姓步行出门15分钟到达一个公园、20分钟到达一个休闲亭的设计理念,璧山近年来修建了30个公园广场、20个广场、100多个休闲亭、两个大型开放式城市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璧山也因此摘得了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的桂冠,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

  做强绿化产业,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

  在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璧山国家高新区内,厂在林中,林在厂中的绿色生产环境,令记者印象深刻。园区内,厂区道路3050米地带全建起绿色长廊,按“20分钟步行半径标准布局有园区学校、商业街、医院、保障性住房等生活服务设施。这种园林式工作环境完全颠覆了过去工业园区给人的钢筋水泥印象。

  近年来,借着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东风,璧山逐步确立了“3+2”的产业布局。“3”即: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超过60%“2”即:机器人产业和包装产业。

 

 

雨后璧山景色宜人(记者 李政葳/摄)

  既要绿色环境,又要绿色经济。璧山划定生态红线,率先制定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关闭了500多家污染企业,工业产值丢掉了100亿元,但换来了深绿型生态化城市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耗能的产业,从面子里子,绿色已固化为璧山的城市符号。

  关闭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璧山区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要机遇,特别是放大在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发展构架中,西出主城第一站的区位优势,依托深绿型生态城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中联重科、中国西部包装生态产业园、香港天安等近千工业项目落户璧山,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等国字号名片也纷至沓来。

        在发展绿色经济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璧山工业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十二五时期,璧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0亿元,年均增长16.7%,总量翻了一番,人均GDP达到835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0.2亿元,年均增长33.3%,总量进入全市一梯队。

        打造一生之城,共享和美家园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几十载寻觅,94岁的著名作词人庄奴终于找到了他梦中的小城”——璧山。在这里,庄老每天散步、写歌作词。他说,因为璧山的一生之城承载了人一生所有阶段,小而美,所以人们愿做甜蜜蜜的璧山人。

  何谓一生之城

  璧山给出的答案是:完善从人的出生到终老,一生中各个重要节点的高标准服务体系,提升软、硬件水平,建设孩子出生、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教、就业、居住、看病、购物、娱乐、养老、殡葬等一批精准服务项目,让市民享受更贴心的服务,生活得更加舒展。

 

 

                   璧山打造一生之城(记者 李政葳/摄)

 

  在医疗环节,璧山目前已按三级保健院标准建设投用了璧山妇幼保健院,第二所按三甲标准建设的璧山区人民医院正在兴建之中,这两所医院将让璧山市民与主城居民一样,享受到设施完备的医疗服务。

  在教育环节,璧山坚持每年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用于教育。依托紧邻大学城优势,大力发展与璧山特色产业相关的职业教育,量身打造针对性强的职业教育,让学生有技可依。

  在就业环节,来璧山创业和就业的人群在享受与本地市民同等的服务外,还可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园林式工作环境的服务;同时,实施三年千人引才计划,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为人才发挥更大作用搭建舞台。

  在购物、娱乐环节,包含写字楼、酒店、购物公园等设施在内的总投资70亿元。在文化娱乐服务上,即将完工的大型文化艺术中心里,包括了高端影院、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时,璧山致力于打造西部无线城市典范,目前全区已新建4G基站219个、无线城市网络热点930个,实现了城区内公园、商圈、步行街等重要公众区域全覆盖及部分镇街公众区域重点覆盖。

  在养老环节,目前,集医疗和养老于一体、拥有全国一流水准的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已投用。同时,以此为核心发展银发产业,打造10平方公里翰林庄养生文化村,建设一批针对老年人的超市、医院、餐厅、公园等精准服务项目。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留住悠悠乡愁

  在历史长河中,作为巴蜀交通要道上的重镇,璧山见证了安史之乱、宋元交替、元明际革、明清巴蜀大移民、抗战陪都迁建等历次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东西南北文化的在此交流碰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璧山区正着力打造秀美绿城、活力水城、文化古城。其中,作为文化古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璧山区积极挖掘和保护1200多年历史文脉,致力推进区域文化繁荣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璧山人文景观保护显成效(记者 李政葳/摄)

  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璧山目前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其中包括建于宋代,目前巴渝地区唯一保存的祭祀孔子的古文庙,重庆境内清代石质建筑的代表——建于道光年间的来凤驿何氏百岁牌坊,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天主教堂——正兴镇露德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璧山薅秧歌、璧山大傩舞、璧南吹打、璧山王氏制鼓等传统表演和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拥有近百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按照文化古城建设规划,璧山区将通过恢复建设寺庙、文庙、祠堂、书院、牌坊、塔楼、戏楼、会馆、宅院、驿站、古桥等一系列古建筑,形成秀湖景区、南门唐城、地派宋城、御湖古街、东林禅院等7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营造古城的视觉环境。十三五期间,全区拟规划建设文化古城项目20余个,总投资约150亿元。目前,在建和已建成仿古建筑30余万平方米。

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仅靠保护实体环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弘扬该地优秀的传统民俗、民风,使其不成为空壳,让百姓留住乡愁。与国内许多城市不同的是,璧山的古城建设,绝不是单纯的仿古建筑的堆砌,而是对千年璧山悠久文脉的传承。璧山通过开设梦想课堂,设置四书五经讲堂,邀请古文化名家前来开堂授课;同时,展示状元文化相关的史料,举办读书活动和征文比赛活动,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活动”“公民道德教育”“文艺宣传”“文明家庭评选”“市民礼仪教育等活动,让市民耳濡目染,让璧山现代人的精神风貌与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浑然一体。

文章来源:光明网

推荐资讯
 山东扛起新”儒商”大旗,新儒商精神助力山东新愿景
山东扛起新”儒商”大
复兴中国梦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炎黄明师2016祭孔暨炎黄儒商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复兴中国梦要从传统文
2016首届炎黄明师文化艺术交流暨STEVE LANE此时此地作品展
2016首届炎黄明师文化
炎黄明师工作委员会首期筹备委员会暨炎黄儒商双创联盟首批创始合伙人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炎黄明师工作委员会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