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鼻祖竟然是亚马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新零售”的鼻祖竟然是亚马逊?

时间:2017-03-15 10:20:12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作者: 潘鑫磊

当马云去年底抛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这“五新”后,媒体和业界为“新零售”沸腾了,辅以“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未来只有新零售”作标题,冲击力巨大。倒也不奇怪,互联网思维、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大数据轮番火过之后,也就剩下零售最具想象空间。所以当宗庆后评价马云这“五新”除了新技术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时,应者寥寥。

稍微把日历往前翻一下,京东在2015年就以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京东是纯电商,同时自建物流;阿里巴巴更早,2014年就入股银泰商业,2015年重金投资苏宁,2016年迄今又布局盒马鲜生和三江购物。如果按照马云的说法——只有线上、线下和物流相结合,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那只能说这个词是时髦的,内核并不新鲜。
 

如果把目光拉得更远一些,大洋彼岸的电商鼻祖亚马逊早在2013年就切入实体,今天除了是电商之王,同时也是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的全球第四大市值公司,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和京东之和,在当下国内舆论一片唱多“新零售”之时,我们不妨梳理一下亚马逊这几年在实体零售的动作,看看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是如何理解线下的。


 

线下:克制中的高期待

 


 

2013年出版的《一网打尽》(The Everything Store)是一本描写亚马逊自1994年创业以来以及贝佐斯本人的商业畅销书,英文书名意为一个应有尽有的商店,中文译得也很传神——一家构建在互联网之上的万能商店。那一年,亚马逊的收入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几乎全部由电商贡献,今天风头正劲的云计算业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要在两年后才在财报中露脸。但也就在那一年,亚马逊开始把触角伸向线下。


 

最初的形式非常简单——在机场、商圈和一些大型活动上摆放一些售卖Kindle和Kindle Fire(亚马逊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自动贩售机。随后在加州的一些大型商场开设了几家临时商铺(pop-up store),陈列的也是这些电子设备。意图跟苹果开实体零售店一样,希望消费者在购买这些硬件产品之前有一些实际体验,这当然只有在线下才能做到。


 

直到2015年11月,以图书电商起家的亚马逊在总部西雅图开设了第一家实体书店Amazon Books,这才引发众人讨论电商巨头的线下野心。人们不解的是,不管是在线上卖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亚马逊几乎垄断了美国图书市场,为什么还要费心开一家对收入贡献约等于零的实体书店?


如果你有机会在这家书店逛一逛,就会发现它很“亚马逊”:不像绝大多数书店里的书只能用侧面排列展示,Amazon Books的所有书籍全部以封面正对读者,但书店本身占地面积不大,怎么保证展示足够数量的书?策略不是拼数量,因为一走进书店,迎面而来的是一排写着“高评分:4.8星及以上”的推荐书架,但凡在亚马逊网购过的人一定会会心一笑。不只如此,还有诸如“读得最多的某某类图书”“被加入心愿单最多的书籍”“如果你喜欢(箭头指向左侧书目),也一定会爱上(箭头指向右侧书目)”等众多推荐书架。
 


总结起来,亚马逊书店的卖点就是两个字——数据,用负责书店项目的副总裁珍妮佛·卡斯特(Jennifer Cast)的话说,这些都是“走心的数据”(data with heart)。亚马逊在网上卖了20多年书,积累了无数读者数据,它不需要参照某某媒体的十大畅销书榜,也不需要顾及出版社的推荐意愿,甚至不需要考虑库存。


它给进店顾客营造的感觉是:这里虽然书目不多,但你看到的都是千万读者看过点赞的。每本书下方都贴有一张特别的卡片,正中间会精选一条读者评论,右下角附有这本书的评星数、总评价数和统计截止时间,卡片会实时更新。


Amazon Books里的书全部不标价,读者可以在书店里设有的价格查验机扫码查询,或者直接用手机打开亚马逊APP检索。当然,店里依然有一个小展区陈设亚马逊的各类硬件设备。


 

正当人们纷纷猜测亚马逊最终会开多少家实体书店时,贝佐斯在去年12月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亚马逊官网发布了一条长度不到2分钟的视频,展示了一家充满“黑科技”的新型零售商店Amazon Go,最大的看点是这是一家不需要排队、不需要结账的便利店。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打开手机应用,门口扫描进店随意选购,不管是买一块三明治还是挑一整包零食杂货,选好直接走人,离店瞬间你的手机就会收到所选商品付费明细。这里涉及的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有人说这简直有种在商店“抢劫”的快感。


 


 

第一家Amazon Go将于今年春季开业,地址依然在总部西雅图,目前处在仅向亚马逊员工开放的测试阶段。其实在去年夏天,科技网站Geekwire就曝光了一个亚马逊的施工工地,亚马逊内部称之为Project X,也在西雅图,这是一个驾车通过式(drive-through)便利店,消费者可以提前15分钟到两个小时在网上下单,驾车经过时自取。


至此,亚马逊在线下的零售版图逐渐清晰。从最早的实体铺位销售硬件产品,到以数据为核心的书店,再到以技术驱动的食品杂货店。当然,现在讨论“版图”似乎为时过早,Amazon Books不过才开出3家,尚有6家在建或仅处于筹备状态,亚马逊对最终可能开设的数量缄默不言;Amazon Go和Project X更是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真正推出的时间和形式还存变数。


 

由此可见,亚马逊的线下策略相当谨慎,几乎不主动作事件发布,也甚少回应媒体询问,甚至连在Project X施工的工人也对项目毫不知情。谨慎还体现在这些实体零售项目无一例外地都在西雅图试点,意味着对风险的把控和快速迭代的需求。贝佐斯在最近一次财报会议上称,亚马逊在线下的种种尝试无关提升财务表现,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过程。尽管表现得如此克制,但种种迹象表明亚马逊对线下的确有着超高期待。


 

真正重要的事

 


 

Amazon Go在2012年就已立项,亚马逊实体零售团队试图传递的信息是,“当最好的线下体验和最好的亚马逊体验结合时,实体店值得被重新想象”。回头看这个时间点,不得不说亚马逊是一家进化能力极强的公司,自1995年起在电商领域一骑绝尘后,2002年推出AWS,2005年推出金牌会员Amazon Prime,2007年推出Kindle,2011年筹划智能音箱Echo,2012年酝酿线下布局……每隔几年,亚马逊都会变得不像原来的自己,与众多大公司不同,贝佐斯非常鼓励亚马逊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之外不断挑战试错。


 

创业之初,贝佐斯就没把亚马逊当作一家电商企业,而是一家碰巧在电商领域的技术公司,这家技术公司后来又在云计算、智能硬件、流媒体、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开拓,直至把边界划到线下。史蒂夫·科塞尔(Steve Kessel)1999年加入亚马逊,是当年Kindle项目的总负责人,也是直接向贝佐斯汇报的十人高管核心之一,今天他领衔亚马逊的实体零售团队,可见分量之重。


 

从财务角度看,虽然亚马逊今天在实体零售的动静微乎其微,但不管是图书还是食品杂货,选择切入线下的这两个品类又都极具潜力。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电子书销量同比或下滑16%,但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美去年上半年实体书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5%,这是自2007年统计以来的首次上涨。


 

食品杂货的想象力更大。虽然亚马逊早在2007年就推出生鲜业务Amazon Fresh,但市场研究机构Cowen&Co测算,亚马逊在美国8000亿美元食品杂货的市场份额仅有1%,随着Amazon Fresh在更多城市铺开以及在实体零售上更大的扩张,Cowen&Co预测亚马逊将在五年后跻身全美十大食品杂货商(图1)。


 

再往大里说,不管亚马逊选择从什么品类切入线下,来自实体的生意都将把增长的天花板抬高,市值近4000亿美元的亚马逊仅仅开拓了美国不到10%的零售市场,蛋糕只会越做越大。但这一切对贝佐斯来说似乎又不那么重要,一方面是拥有足够的资本,今天,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过美国前八大传统零售商市值的总和,而10年前,亚马逊的市值不及它们的5%。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亚马逊做这一切似乎并不只是为了讲一个更大的故事。证据来自Amazon Books的价格调整,书店开业之初,书店售价和亚马逊官网一致,主要目的是引流。运营半年之后,调整为仅有Prime会员享有官网价格,非会员按目录价格,根据书目类型的差异,会员可以享有比目录价格低5%到40%的优惠。这意味着相比卖纸质书和硬件设备,贝佐斯对Amazon Books更大的期待在于将线下消费者转化为Prime会员。


 

原因很简单,会员的消费力和忠诚度更高,调查机构CIRP(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的数据显示,Prime会员每年在亚马逊的消费高达1200美元,是非会员的2.4倍。“我们要把对Prime会员的优惠做得更加丰富和有价值,要让大家觉得不成为会员都对不起自己。”贝佐斯说。亚马逊今天的Prime会员几乎打通了线上线下购物、物流、影视音乐、电子书、云存储等众多需求(图2)。

 

只要飞轮不停

 


 

可以推测,亚马逊之后在Amazon Go也好,Project X也好,或者其他新型实体零售店,都会不同程度采用发展Prime会员这一策略。这恰恰暗合了所有亚马逊人都熟知的飞轮(flywheel)理论:更好的用户体验带来更多的流量,更多的流量吸引更多的玩家,更多的玩家带来更多的品类和便利,由此又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这是一个在任何环节都可以进入且实现闭环的“飞轮”。增长由此发生,进而带动成本结构降低,得以持续提供低价,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图3)。

 

在贝佐斯的带领下,亚马逊这二十几年做的所有事都是让飞轮不停旋转,进军线下并不会和之前每一次成功的跨界探索不同,都是以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为始,同时以打造更加优秀的用户体验为终,如此往复。


国内互联网巨头偏好以巨额投资合纵连横,以最快的速度切入目标市场,亚马逊的新零售之道则想告诉人们,你做的每一件事到底有没有围绕核心能力和目标展开。不妨自问:你的飞轮也在不停旋转吗?


 

 

 

 


 

推荐资讯
 山东扛起新”儒商”大旗,新儒商精神助力山东新愿景
山东扛起新”儒商”大
复兴中国梦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炎黄明师2016祭孔暨炎黄儒商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复兴中国梦要从传统文
2016首届炎黄明师文化艺术交流暨STEVE LANE此时此地作品展
2016首届炎黄明师文化
炎黄明师工作委员会首期筹备委员会暨炎黄儒商双创联盟首批创始合伙人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炎黄明师工作委员会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